2016

实习感想2:关于统计的新认识

我这次实习的部门是一家大数据征信公司的模型组。简单来说,这个组的工作就是在黑其他组员之余,利用贷款数据集分析具有哪些特质的贷款者还不上钱。翻译成统计问题,就是有许多许多列x,y是一个01变量,目标是建立一个分类模型。这件工作颠覆了我对于统计的诸多认识,在颠覆和思考之后,我也对统计的价值,以及如何成为更好的统计从业人员有了新的见解。

实习感想第一篇。关于知足,努力和坚持。

在过去的两个月里,我完成了一份实习。就像第一天上小学,或者第一天参加工作,在一段新经历即将开启时,人们总会对接下来的事情有不切实际的美好期待,我也不例外,我在即将到上海的时候认为我一定能在实习中有很多收获。一般来讲,这种期待会落空,人们上完大学,然后发现大学不过如此。但这次不一样。这次实习的收获大到难以想象。这次实习刷新了我对人生,对生活,对统计的认识,我甚至感觉在过去两个月里我学到的比我在过去六年里学到的还要多(在此特别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并特别特别感谢向公司领导推荐我的同学)。

做研究不能全凭兴趣(如何对科研充满热情)

以前老读到这样的文章,一个科学家,对科研非常有兴趣,非常有热情,每周工作六十多个小时,最终取得了重大发现,得了好多大奖,然后接受采访,说我对我的专业就是特别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云云。每次读到这样的文章,我就想我对科研兴趣怎么这么一般,如果我要能和他一样有这种热情和精神多好。

谈谈我眼中的北大

今早看见朋友圈里转发《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北大人数最多,于是底下一片叫好:“校强我渣”,“666”。但是这真的说明我校666吗?如果高考成绩和人的潜力相关,那北大这么多年凭借金字招牌从全国各地招收人中龙凤,杰出校友多不是自然的事么。甚至如果中国的杰出人才就集中在几个大学,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这说明我国好大学太少了。总而言之,杰出人才多不多不是判断一个大学好坏的标准。现在讲“用户体验”,既然大学很大意义上是为培养学生而存在的,有亲身经历的学生,对评判一个学校的优劣好坏,有很大发言权。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