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勤的变迁

我对于通勤最早的记忆来自于小学。那时我家住老山,学校在古城,每天通勤的方式是公交车,大概五站地的距离。那时还是2002年左右,小学生可以办公交车月票,乘坐特定的公交线路,比按次乘坐更便宜。坐一次车是1块钱,我每天的零花钱也是1块钱。我的小学地处丁字路口,为了避免家长接孩子校门拥堵,每天下学后全班同学会排成三路纵队,保持阵型往外走,出校门后一队向东,一队向西,一队向南,走出200米后再解散。我是南队的成员,往南的二百米路程上小商小贩好不热闹。路程起点的购物热点在毛蛋和香肠,每天都会有诸多无证商贩支起一个半米高的炉灶,上面的平底锅里煎满了毛蛋和香肠,售价大约在5毛钱。路程中段的热点在于烧饼摊,烧饼摊是一家夫妻档,有时还有帮手,有时还打架。他们卖五毛钱的糖烧饼,五毛钱的麻将烧饼,还有肉夹馍。但是肉夹馍好像是一块五还是两块,我是绝对负担不起的。路程终点有一家小卖部,卖各色零食给学生,最畅销的大概是一块钱的干脆面和一块钱的黑加仑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