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逃脱“校园枪击”的经历


枪支问题是一个美国有而中国没有的问题。最近美国很不太平,枪击案频发,亚特兰大,科罗拉多,加州均有人遇难。这让我想起了我在密歇根大学从一起“校园枪击”事件中成功逃脱的经历。

记得那是两年多以前的三月,一个平常的周六下午。三月份积雪刚刚融化,草地上生出新绿,中校区中心的大广场上聚集了好多学生,享受春日的气息。我那时每个周六白天都会在系里的办公室办公,那天也不例外。我歪坐在椅子上,悠闲地一边干活一边上网,一切都和往常一样,没有任何不同。

这时,我办公桌旁边的门被猛地推开,D同学快步冲了进来,他大声说了三个词,“active shooting, run!(有人开枪,快跑)”,语气急促而坚定。他说完前两秒,整个办公室的气氛是有点滑稽的,因为大家都不相信怎么还能发生这种事。D又补充道,是中校大广场那里,我手机电话收到学校的提醒的,声音一点也不像开玩笑。很快,所有人就拿好了东西,往门口跑去了。我略加思考,拿上了手机和外套,跟着鱼贯跑了出去。

事后回想,校园枪击较之火灾的优越性在于枪击只害命不图财,所以不用拿钱包也不用拿电脑,火灾则要能抢救多一点就抢救多一点。后来有听说有芝大的学生因为电脑被打劫,一夜回到解放前的故事。我当时博士五年级,好在有将一切重要文件在云盘备份的习惯。总之这里提醒大家还是要多多备份…

我出办公室右拐,一路跑到走廊尽头的防火门,然后大家默不作声地飞速走下四层的旋转楼梯。在下楼梯时,我提醒自己,越是危急的时候越是要冷静,出了楼门发生什么都有可能,要冷静,动脑子,做正确的决定。同时,我也在想,不知道射击者有几名,如果只有一名,那么大广场上的人可以拖住他很长时间,我们应该没事。如果是多名射击者分头行动,那就要见机行事了。

冲出楼门后是一条东西向小道,此时空无一人,小路左面通向大广场,右面连接的是一条南北向的大道,横穿过大道再走几步就脱离中校区了。从系里刚出门就好比出生在Dust2的a拐的楼梯(short a stairs),你知道a点有敌人,肯定不能去,你也知道如果跑向中门,横穿中路,钻进b洞就脱离校区了,但是横穿中路,如果中路有敌人,就会完全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

图片

我肾上腺素飙升,十分兴奋,多年的CS经验也kick in了进来。好的游戏是对现实的抽象,游戏里总结的策略在现实生活中也一定适用。我首先观察到,我在一队人里面既不是第一名,也不是最后一名(容易被包抄),避免了两个高危位置。其次,我决定在过大道时先探头左右观察一下,别直接硬穿。第三,我在跑步的时候贴着墙走,随时准备拿墙和花坛当掩体。

我探头看了一下,整个大道也没有什么人,于是我飞快地冲了过去,我们一队人就这样脱离了中校区。在中校区旁边的步道上,还有两个行人在慢慢悠悠地走,显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于是我们中有人告诉了他们,让他们也快跑。出了中校从停车楼里穿过,就来到了一条大马路旁边。我的队友们此时也不去路口看红绿灯过马路了,直接跑步横穿。这时我又告诉自己要冷静,因为已经脱离了危险,别因为躲枪击结果被车撞了,于是看好了来车才过了马路。

来到马路另一边,又走了几步,大家已经确认完全脱离了危险,就不再跑了,停了下来。这时大家一合计,点了下我们叫出来了谁,今天还在系里看见了谁,然后分头给系里见过的人打电话通知他们。因为跑出来了也不知道要去哪,我建议去附近一个教堂兼咖啡馆歇脚,结果咖啡馆关了,于是带头的D大哥说不如去他导师,也就是我们系主任家,大家纷纷同意,于是我们就走路向系主任家进发。一路上警笛呼啸,警车从四面八方赶来,逆人流而上,勇敢地驶向大广场完成自己的使命。

到了系主任家,说明情况后,大家坐了下来,系主任的老公是一位英国剑桥的绅士,在我们叙述情况时听的饶有兴味,但一言不发,我们说罢后用典雅的英国口音问我们“would you like some tea?(你们要不要喝茶)”。我们说好,然后他走去厨房,拿出一个釉面光洁,装饰繁复考究的长嘴茶壶,和一群配套的小杯子,给我们来了一壶正宗的English tea,壶大概长这样。

图片

大家后来在教授家持续关注事态发展,一小时后警察宣布警戒解除了,没有枪手射击。事情的起因好像是有什么学生俱乐部在玩气球,把气球弄炸了,然后旁边人就以为是枪声,喊了出来,然后广场上一下就传了起来,都以为广场上别人有枪,陷入了混乱和恐慌…害!好一个所谓的校园枪击!

事后回想,其中有几点经验值得借鉴,第一就是事物的发展不因人的意志或喜好而转移。如果真的是报复社会的校园枪击,上天不会因为你没有做好准备,或者是平时是个好人就会对你网开一面。你能做的只有坚强面对,自己救自己。

第二就是多做准备,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大学做的挺好的,第一是建立了迅速的短信报警系统,第二是打印室里有小册子,讲解各种紧急情况的预警。我在等打印机打印的时候常常翻看,其中讲面对枪击,应该先试图逃跑,逃跑不了选择藏起来等待救援,如果藏也不行的话就要和歹徒拼命了。我在这次事件中其实做的不好,因为我的手机号没有注册学校的报警系统,要不是D同学告诉我,我可能要再过好一会儿才知道。

第三就是体会到生命的无常。有人说生命短暂,但这句话从科学的角度讲不对,因为中美两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是一个77,一个78,以后估计只增不减。这都快80年了一点都不短。但是人从活蹦乱跳到失去生命可以非常突然,过程非常迅速,这一点是真的。既然生命的特点就是存在一个突然消失的小概率可能,我们就更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而活,想过怎样的生活,同时珍惜活着的每一天。

最后,请亲朋好友们不要担心我们在美国的安全。对于每10万个30岁美国人口,平均意义下每年会死130个人。对于每10万人口,死于非自杀的枪击的只有5人,而且其中亚裔受害者不成比例地低,交通事故12人意外(包含交通事故等)而非疾病的一共只有30人,其余80多个我猜都是生病去世的。所以除了反对对亚裔的暴力以及枪支暴力外,仅仅从延长个人寿命来说,小心驾驶和保持身体健康更为关键。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