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确,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已经过去的时间是再也追不回来了。不过以批判的眼光看,这句话很不准确,金钱可以购买还未发生的时间,不同人的时间有不同的价格,金钱和时间也可以相互转化。
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得重病了,有钱就能治疗续命。同样是感染HIV病毒,大多数人发展成了艾滋病,而魔术师约翰逊,一个NBA大球星,就把病毒控制的很好,如今距感染病毒已经30年了,生活一样多姿多彩。具有美国特色资本主义的例子则是兜里要时刻准备20块钱现金,遇到抢劫,掏出20块钱,就有避免事态升级的效果。很显然,不论是20块钱或者鸡尾酒疗法的高昂费用,都是以“金”可以换“光阴”的确凿例证。
以上两个例子距离普通人生活太远,绝大多数人一辈子都遇不上。但通勤和住房问题上,关于时间和钱的取舍,我们每个人都要面对。没有正常人愿意天天挤地铁或者在路上堵车,所以离上班地方近的好房子相对于郊区的好房子贵。在芝加哥,有钱的有娃家庭住林肯公园,开车上班少通勤一会儿,一般一点的住郊区,坐城铁通勤上班时间长一点。在北京,人们要在城里老破小和五环外漂亮的新房之间残酷取舍。不过北京相较美国在通勤问题上更加公平,所有人都堵,没有人好过,有钱也没用,我,马云,王健林,许家印绕北京二环开一圈都是一样的时间。据说洛杉矶高速也堵车严重,于是科比同志为了赶时间买了直升机…
钱和时间是制约人选择的两大要素。在我工作以前,时间不是一个稀缺的资源,因为念书时时间真的很自由,错峰旅游说走就走。随着工作,成家,生子,我必须要做的事情越来越多,留给自己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我也因此越发认识到时间的宝贵。周一到周五,我白天的时间都被雇主购买了,晚上又要看孩子陪老婆,游戏是肯定没得打了,有时youtube都没得刷。一年的年假就那么多,旅游和回国探亲也只能欢乐二选一。有一个虚拟的问题是如果同时给你巴菲特的财富和年龄,你愿意不愿意,我想绝大多数过的还不错的中年人应该会说不愿意。由此可见,从30岁到90岁能够按自己意愿支配时间享受生活的生命体验,比金钱来的更加重要。
时间和钱就像dota里的血条和蓝条,只有时间没有钱,就像满血空蓝的英雄,只能在地图上乱逛,当个高级步兵,放不出技能,宿命就是被对手放风筝玩死,毫无游戏体验。只有钱没有时间的人,就像空血满蓝,空有一身技能和装备,但恐怕还没用两下,就要被对手平A致死了。所以好的状态应该是满血满蓝,满血满蓝才能放技能,打输出,吃伤害,体会团战的无穷乐趣。
Dota里有魂戒,可以把血变成蓝,还有血精石,可以把蓝变成血。现实生活也一样,我们天天上班,一个功能就是在把时间变成金钱。那如何把金钱变成时间呢,答案在于购买别人的服务。一个家的正常运转需要很多花时间的家务劳动,比如买菜做饭刷碗洗衣服收衣服擦地倒垃圾锄草铲雪修房子带孩子修车以及折腾各种paperwork。这其中绝大多数可以外包给保姆和墨西哥小工。自从我家请了月嫂,我就又过上了饭来张口的生活,好像一下年轻了十五岁,回到了家务不用我操心的初中时期。要不是月嫂贵,我是真的不想让月嫂走。
人如果赚了钱,大多是要消费升级的,但人们对消费升级的常见理解都是换好车,好房子,好衣服,好珠宝。依我看,房子和车子都不着急升级,因为抛开了房子和车子代表的社会地位,房子只是一个住所,车子只是一个代步工具。最该升级的应该是请小工和保姆,因为只有实现了金钱和时间的双重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