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的娱乐转型

在最近几年,我娱乐的方式发生了转型。在四五年前,我还是一个博士生,有大把的自由时间,那时我周五经常狼人杀或者德扑鏖战到深夜,第二天睡到中午才起。在两年前,我成了家,下班和周末没事就打打dota加速模式,也不往外跑了。现在,我有了小孩,连dota也不打了,每周的娱乐活动是看看nba集锦和打一两小时篮球。

娱乐方式的变迁对应着自由时间的减少。从效率上讲,德扑的效率远低于篮球,德扑可能要打五六个小时才觉得尽兴,第二天还要补觉,而且赌场久坐于健康无益,还可能输钱郁闷。篮球打两个小时,总能进点好球,而且不论输赢,体力上肯定打不动了,只能鸣金收兵。还自带社交和锻炼属性,人运动过后自然分泌多巴胺,投入两小时,娱乐有保障。

但是我最近发现,每次打完篮球,我右腿膝盖都会微微疼两天。虽然过后能恢复,但和十八岁时膝盖的抗造的能力显然不一样了,而且之后年龄增长,只会越来越差。我的身体明白地告诉我它已经到了中年,这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娱乐方式,是时候继续转型了。

每一项娱乐方式都有它的寿命,打有对抗性的篮球比赛,我估计最多也就能玩个十年了。所以一切我在提高篮球水平上下的功夫,十年后的效用都会清零。而且认真玩十年篮球的代价很可能是四五十岁时开始腿疼,无法进行徒步登山等活动,这不是个划算的买卖。电子竞技也是一样,岁数大了反应会跟不上,而且盯着屏幕一会儿眼睛就累。花时间提升电子竞技技术,再过个三四年也会效用清零。

怎样的娱乐效用不会清零呢?对我来说,学习音乐是个好选择。虽然乐器大多是童子功,而我到了三十岁五线谱都不认识,但是花费一年学会看谱,本领能用50年。乐器演奏也是一样,因为学会了乐器能用一辈子,所以不怕开始的晚。在youtube上唱歌弹琴的老人比比皆是,好多人不单能演奏,还能开课教小朋友呢。

在运动中,台球和游泳都是好的选择,特别是在中国,因为台球打的人多,游泳池建的比美国好。台球运动员运动生涯长,我小时候看电视台球比赛就是奥沙利文,现在还是奥沙利文。游泳也寿命长,对关节友好,毛主席到了六十多还可以畅游长江,这样的爱好就算现在不喜欢,也值得试着培养。

在脑力运动中,不用说,经典棋牌类的兴趣值得培养。十五年前,我们同学娱乐的方式是在食堂打拖拉机,现在高中同学聚在一起还是在拖拉机,估计退休了以后还能拖拉机到70岁。经典的游戏永远不怕过时,四十年后依旧有人玩。

兴趣是可以培养,也是需要培养的。按照上文的逻辑,人到中年,如果尚未对某些运动产生兴趣,那最好不要培养兴趣。这些运动包括攀岩,滑板,单板滑雪,篮球,足球,排球,网球,羽毛球,电子竞技。人的关节要合理规划使用,年轻时用的太过,老了就没的用了。当然,如果真的喜欢某项运动的话,就勇敢去做,不留遗憾。据说张爱玲曾说,爱,就是不问值不值得。

以上就是我对于娱乐转型的思考和规划。你又觉得哪些是好的娱乐,哪些是不那么值得的娱乐,你对于自己五十岁时的娱乐方式又有怎样的规划,欢迎在评论区和大家分享。

2 thoughts on “三十岁的娱乐转型”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