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从北京到芝加哥:生活偏好选择题

在北京时,我和我媳妇有一天需要乘坐1号线地铁。时间临近晚高峰,我和我媳妇被挤在车厢里,动弹不得。闻着车厢里淡淡的汗味,体验着和陌生人的亲密的距离,我感到十分怀旧。于是我问媳妇:给你一个选项,把乘客密度永久减少40%,在车里偶尔加入尿味,偶尔加入衣衫褴褛但没有攻击性的流浪汉,再加上整个城市一年个位数次的被人推下月台或者被流弹击中,再加上一年不超过五十人次的抢劫,你干不干?

我媳妇陷入了思考,其实换我来说,我觉得很接近,毕竟人数减少是每天都能得到实惠的,意外则是极少数。对比中美生活,有很多方面我国完胜,有很多方面美国完胜。但也有很多方面像是地铁,有舍有得,两种体验孰优孰劣比较接近。下面我列举了一些我觉得比较接近的方面,邀请朋友们一起来做选择题,看看是不是集体的智慧也觉得两者很接近。

通过票代赴美的经历

最近我们一家三口刚从国内回美,最终飞行的路线是日本航空JL020从北京到东京,然后次日全日空NH112从东京到美国,第一程是经济舱,第二程是商务舱。旅途本身总体来说顺利,但以四万五千块拿到这两张机票的过程却相当曲折,前前后后消耗了我们四十多个小时的时间。

奥本海默Oppenheimer

明天,也就是7月20号,Christopher Nolan的新片,长达三小时的恢宏巨制《奥本海默》就要上映了。给不熟悉的朋友们介绍一下,奥本海默是原子弹之父,在二战后期为美国发明了原子弹,尔后美国在日本投下的两颗原子弹被认为是促使日本迅速投降的决定因素。诺兰则是一位享誉全球的英国导演,以拍摄烧脑、科幻和悬疑题材见长,代表作有《盗梦空间》,《星际穿越》,和《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等等。 我对本片可以说是期待已久,一方面是因为诺兰,另一方面是因为奥本海默直接影响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纵观人类历史,有几个科学家能像他这样影响人类的发展进程?盟军和德国都在研制原子弹,要是德国先于美国研制成功,不说二战谁赢,英国今天估计和格陵兰人口密度差不多了,丘吉尔发表啥演讲都没用,给他十个chatgpt也不行。就是这么一个紧要关口,奥本海默就带领一众科学家抢先做成了。伟大的危机孕育伟大的英雄,在现在这个时代,我司优秀的物理phd们只能敲一敲代码,做一些和原子弹比微不足道的工作,而80年前的物理学家却有机会成为part of something truly great。 奥本海默本身也是一个兼具传奇色彩和话题性的人物。他才华横溢,但十分傲慢和尖刻。不少人认为他的这种性格是他招人怨恨、被调查剥夺国家安全许可的主要原因之一。据玻恩回忆,在他的量子力学研讨会上,奥本海默经常打断发言者,不管谁在讲,他都会走到黑板前,拿起粉笔,宣称:“用下面的方式可以做得更好….”。杨振宁则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奥本海默会讲话,博闻强记,他到美国国会作证的时候,《时代》杂志报道,那些参议员听得都入了迷,好像是小学生听了一堂非常深奥的课,希望奥本海默再多讲一点。 本片的另一大看点在于使用了70mm imax的胶片。大家知道,电影叫film,也就是一大卷胶片,后面是一个灯,前面是一个幕布,胶片在中间,一帧一帧快速放映,就成了运动的电影。70mm imax每一张胶片据我肉眼观察是35mm胶片面积的十倍。胶片大捕捉画面的宽度和高度就高,像素点也更多,所以场面自然也更恢弘。70mm imax电影的分辨率目前还不是数字方法能接近的。对于这一点,这个视频有详细的介绍(youtube)(b站)。 昨天还有一个令人欣慰的新闻,就是《奥本海默》确认会引入国内院线上映,但目前档期未定。诺兰的电影是出了名的inaudible dialogue,有好多地方不光中国人听不懂,美国人也听不懂。如果imax 70mm和有英文字幕只能二选一的话,我只能忍痛选择英文字幕了。 最后以奥本海默说过的很酷的一段话做结。奥本海默说原子弹试验成功之时,有人哭,有人笑,大多数人沉默了,他想起了印度教《薄伽梵谭》中的一句:“我现在成了死神,世界的毁灭者。(Now I am become Death, the destroyer of worlds)”。我还问了问印度同事知不知道《薄伽梵谭》,他说听过听过,但大家都没读过。

基因的力量

大家好,好久不见,距离上次更新已经过去了快两年,而我的娃也接近两岁了。两年的养娃生涯让我对生活和人本身有了一些新的见解。今天我想谈的是基因的力量。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