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家

回顾我的小学教育

养一个娃就好比开启了人生的二周目,一转眼就到了可以展望送娃去哪个小学的年纪了。回想我上小学,已经是二十多年前的经历。那时懵懵懂懂,六年的经历那么长,但现在只剩下一些零碎的片段。小学生和家长的关系,就像运动员和足球教练,运动员只负责执行,教练员负责统筹规划和制定策略。赢球了,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有功,输球了,只要运动员没什么大的失误,要被问责和下课的是教练。如今为人父母,就像球员退役转型主帅,看待足球会有新的视角,反思当年自己教练执教的种种得失,也是一种乐趣。

做研究不能全凭兴趣(如何对科研充满热情)

以前老读到这样的文章,一个科学家,对科研非常有兴趣,非常有热情,每周工作六十多个小时,最终取得了重大发现,得了好多大奖,然后接受采访,说我对我的专业就是特别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云云。每次读到这样的文章,我就想我对科研兴趣怎么这么一般,如果我要能和他一样有这种热情和精神多好。

谈谈我眼中的北大

今早看见朋友圈里转发《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北大人数最多,于是底下一片叫好:“校强我渣”,“666”。但是这真的说明我校666吗?如果高考成绩和人的潜力相关,那北大这么多年凭借金字招牌从全国各地招收人中龙凤,杰出校友多不是自然的事么。甚至如果中国的杰出人才就集中在几个大学,这其实是一件很悲哀的事,这说明我国好大学太少了。总而言之,杰出人才多不多不是判断一个大学好坏的标准。现在讲“用户体验”,既然大学很大意义上是为培养学生而存在的,有亲身经历的学生,对评判一个学校的优劣好坏,有很大发言权。

也谈读博后是否当寻找教职

我在申请时,读到过很多材料,告诉我在个人陈述中最好表现出以后进入学界的意愿,千万不能提自己以后想进入业界。其中原因是学校花钱培养博士,自然是有延续本领域学术火种的考量,培养你半天,你为学术圈什么都没做,就跑路赚钱了,当然不好。我当时对这个问题没什么理解,但也照方执行了。如今读博一年,身在其中,不断思考,今天给大家聊一聊我现在的见解。

Scroll to Top